王一丁為您講解常見病的預防與治療方法2
1.夜啼:半歲以內小兒每到夜晚間歇或持續啼哭不止,甚至通宵達旦,稱為夜啼。夜啼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驚嚇型:小兒神氣不足,心氣怯懦,白天見異物,聞異聲,屢受驚嚇使之心神不寧而致。
傷食型:小兒臟腑嬌嫩,脾氣不足,若喂養失宜,乳食無度,損傷脾胃,運化失司,使乳食積滯,脘腹脹滿,夜晚不舒服而致。
小兒脾胃薄弱型:若護理不當,造成腹部受寒,而致寒凝氣滯,氣機不通,入夜腹痛而啼。
患兒胎中受熱型:胎中受熱,邪熱乘心,或因乳母過食辛辣之物,夜間陰盛而陽衰,陽衰則無力與邪熱相搏,熱則心煩不安,夜間煩躁啼哭。
治法:
用仙人推背手法治療,早晚各一次。
用右手中指點按小兒神庭穴、印堂穴、睛明穴、四白穴、頭維穴、風府穴、風池穴、百會穴、合谷穴、勞宮穴、涌泉穴,每穴順轉9圈,逆轉6圈,手法要輕。
用右手按摩小兒腹部,順轉360圈,逆轉240圈,轉的時候要慢。
2.夜尿癥:主要是在睡覺過程中遺尿,重者一夜數次,輕者數夜一次。本病多見于兒童,也可見于少數成人。病程久者會出現面色蒼白、萎黃、全身無力、四肢發涼、精神癡呆等癥狀。
治法:患者俯臥于床,全身放松。術者右手輕柔患者小腹(接觸皮膚做),順轉100圈,逆轉100圈。再用右手拇指點按行間穴、三陰交穴、中極穴、關元穴、大赫穴,每穴順轉36圈,逆轉24圈。然后用仙人推背手法按摩。